五十嵐威暢講座海報

海報圖片來源:http://publicart.moc.gov.tw/news/view.php?id=4581

遇見這場講座的資訊可說是意料之外。一週前在田園城市書店拿了一些DM和酷卡,回家翻看時赫然發現有這樣一個講座,於是邀集三五好友共襄盛舉。原本還擔心沒有名額,所幸一切順利無礙,就連午餐延誤了時間,也剛好在講座開始前抵達現場,一切只有感恩哪!(話說午餐時老闆不時晃過來跟我們聊桌上美食的藝術,搭乘的計乘車司機也隨意和我們聊起了藝術,真是無比藝術的一天)

講座一開始,五十嵐威暢從最初的設計工作開啟話題,最早曾幫MOMA美術館製作月曆長達7年的時間,利用等角透視的方式繪製數字,累計繪製了4356個字。在那個尚無電腦的時代,一切都靠雙手踏實地製成。或許也因此埋下了他對於以自己的雙手踏實地完成作品的偏好吧!

五十嵐提到,他的人生上半場致力於設計,在他年近40歲時,正是日本經濟最繁盛的時期,案子可以用接不完來形容。然而在這過程中,他思索著自己的生涯,並在其中尋求轉換的可能。之所以在下半場選擇以手作的雕塑為志業,最初的來源是他觀察小孩畫畫,他們的畫總是相當有趣、豐富、具有想像力(沒學過畫畫的小孩),然而學過畫的小孩,其作品反而變得無聊。並且他發現小孩在創作時的專注、因喜歡而作、有趣才作、無計畫、無目的,這種創作態度所得致的成果是相當豐富有趣而充滿生命力的,亦是他想追求的創作態度。設計工作在很多方面,如製版、印刷等等,是經由他人來執行與完成,在人生的下半場,他想要藉由自己的手將所有的流程一一完成。也因此他提出了三個創作的態度:1.像孩子一樣,作之前沒有任何image或計畫 2.直覺性的 3.失敗了也無所謂,那亦是上天給予的禮物。

同時他認為:以雙手製作會越作越滿足,並且會有更多收穫。而創作就是思考,在製作過程中一面作一面思考,發現素材有不同的「反應」,是一種玩耍、遊戲的態度。並非為了需要而創作,而是因快樂而作,如果是以這樣的態度,會同時提升作品的質。

創作過程同時也是種學習,特別是觀察或看這件事,會讓人得到更多。日本自古即以師徒制傳授,徒弟幫忙師父,師父並沒有拉著他的手教他作,他只是在一旁觀看,看著,就是在學習。Franksis Bacon說:我是不相信教育的,觀察、看,就是學習。米開朗基羅也曾說:最厲害的藝術家並非靠想像在創作,而是他今天領悟了道理,用手把它作出來。

創作是超越五感,透過手創造出來。以雙手、自己的身體去創作(身體力行)

此次在臺灣 新莊聯合辦公大樓的公共藝術作品,其主題為「多樣與融合」象徵臺灣文化的多樣性與整合。在多樣文化中,所有人們能夠和諧、和樂相處,互相尊重,建立良好的關係。
這件作品總共有108個元件,形狀與顏色不一,藉以表達不同文化、族群與種族的融合、團結,也指代為辦公大樓的員工,甚而代表臺灣的所有人。每種文化都受到尊重與重視,再互相融合開放出更豐富的文化內涵。

DSCN2060DSCN2061  

主要材料為泥土,結合了臺灣、日本、世界各處的土,象徵多樣性及不同的文化,雖然成品上了釉料無法清晰看見不同泥土混合而成的質地,但它實際上是混入了不同地方的土,是一種寓多樣於統一的整合體。而人,最終都要歸於塵土。

DSCN1995DSCN1991DSCN1992DSCN2010DSCN2016DSCN2004DSCN2023DSCN2029

五十嵐威暢認為藝術進入每個人的日常生活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他相當羨慕臺灣的建築法令中有包含公共藝術的規定,是日本所沒有的。日本311地震後,人們最能接受,並且受到撫慰與鼓舞的不是金錢,而是音樂和藝術,不管是不是不同文化的藝術。

設計是體貼(懂得體貼人心)→人會因為設計而感到美好、便利或幸福,這就是種體貼;而ART是藝術家本身所思所想,傳達強烈的信念,很直接的表達出來。公共藝術則是Design與Fine Art的混合體。而五十嵐威暢接下來的創作重點則是持續「旅行」,尋找符合這個時代的ART。只要持續創作,就會有很多靈光源源不斷地浮現。

聽完這場演講,對於五十嵐威暢的親切感到印象深刻。過程中不時透露出人文的關懷、體貼、尊重以及和諧融合的概念,並且極為強調觀察與實踐。我想,不論是哪個產業,哪個行業,這些東西都是不可或缺的,亦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什麼都在生活裡了!還不該好好地過生活嗎?我,如何活出我的信念呢?相信這場演講已為我指引了一個方向。

 

相關連結:http://www.takenobuigarashi.jp/

 

除了精彩的演講之外,還有「實體」紀念品免費贈送,多麼美妙的一天!

DSCN2053DSCN205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von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