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原住民的特色除了他們鮮豔的服裝外,還有在慶典場合時每個人頭頂上色彩鮮豔的花環。

卑南族是台灣原住民族中最愛花的民族,雖然不是只有卑南族才配帶花環,如魯凱族也有頭戴百合花象徵女性貞潔的習俗,但以其形制的一致性及花環所代表的男子成年意義卻是其他族群所沒有的。卑南族是花東縱谷出海口沖積平原上的原住民族群,有八個主要部落。和許多台灣原住民族群一樣,「卑南」這個統稱的族名乃是日據時代殖民地政府強力認定的。其實原來的卑南族,比較是部落認同的。「卑南族」名稱族語的音讀應做「普悠瑪」(Puyuma),它指的是今天卑南族南王部落。近代,由於南王部落發展迅速,逐漸取代知本(katipul)部落的領導地位;所以,日本政府一來,就以南王部落的名稱統稱卑南族。

每年大獵祭卑南族男子從獵區歸來,婦女們總是要編織一串又一串的花環,為自己的親人一圈又一圈的戴上,表示喜樂,也表示兩性和家族的團圓。〝murekesa ta〞,卑南語的意思是:「讓我們團結起來吧!」因祖先的花環,卑南族人緊緊的綁在一起,鮮花朵朵,成一個環,周而復始……。卑南族大獵祭是卑南族成年禮之後,成年男子上山狩獵的活動。男人在大獵祭除了狩獵之外, 包括為當年家有喪事者的除穢儀式。女人們不能上山參與狩獵,在大獵祭期間女人的工作除了一般生活雜事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在迎接男人凱旋前一天完成製作A- BYE(卑南族傳統食物)、為迎接凱旋下山的家人換穿禮服、以及編製花環在凱旋時為他們佩帶。

卑南族的花環,以紅白黃三種花色以綠葉烘托,其編織手法嚴密嚴謹,在台灣高山族原住民各族花環中別具特色。
大獵祭用的花環是卑南女人在凱旋前夜編製,花環編製時強調嚴密組織性。一個卑南媽媽編製花環不只是給自己家裡上山狩獵的男人,還包括家族的親朋好友,常常一編就是幾十串花,要花費數十小時才能完成的艱鉅任務。除了大獵祭以外,猴祭的時候亦會編製花環給族人配帶。卑南人十分重視佩帶花環的方式。在編織時,姆姆們就再三交代、強調白色的花一定要放置在前額中央。白花置於中央的目的在視覺美觀上的角度,配合以黑白底色為主的衣飾,並呈現對稱的美感。花環編製手法反映出卑南族的社會組織嚴密:編製時,各家族的編製順序略有不同,但是都有順序且要嚴格遵守。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無論花環的長短,編製的花數都是單數,在佩帶的時候才能將白花置於前額中央,其餘的花以對稱的方式向外延伸。
材料部分,從前以方便取得的菊花、雞冠花為主要花材,蘭花、滿天星、玫瑰花等進口花材也被大量使用,但使用進口素材的花環竟與卑南服裝沒有半點突兀,自然的融合成一體。
花環在卑南族的服飾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節慶活動時,族人們穿上盛裝後,頭上必須配戴花環,越受族人愛戴的長者,其花環數量越多。

編製花環角色由女性擔任。故可從「花環」符碼看卑南女性在卑南社會所扮演的角色。以符號學的角度看台東卑南族(所指)與花環(能指),將花環「符碼」視為一個符號基礎,它不僅只是獻出自己一份心意,花環使用的共時性、體制性以及花環結構,也都象徵著卑南族社會組織的嚴謹。年祭期間的大獵祭是卑南成年男子的重要活動。大獵祭凱旋時,年輕一輩的人頭戴一花環代表家人們對他的迎接與慰勞,長老們頂上花環的數量代表了他們的社會地位和人際關係,這層人際關係的互動仍取決於卑南女人,至今未改變:儀式進行時,由女人為長老們戴上花環,除了代表迎接,花環也是一種代替語言的象徵,用以承認獻花這家族對此長老的敬重。因此,可以看到在凱旋門內的長老們頂上,像是競賽般層疊著花環,花環多者神采飛揚的坐在凱旋門中;而頂上花環數量不足者只能默默的坐在其中。在凱旋門中可以明顯的見到花環代表了長老在族中的聲望及地位。承認長老地位的角色,由獻花環的角色—女性,主控著她對於長老的認定。
 

 

相關圖片→http://mypaper.pchome.com.tw/homeya/post/1311649591

 

資料來源:城鄉藝術活動 原住民部落卑南族.神祕的月形石柱台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南藝大民族音樂中心發現史前館電子報集花成環永續飄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von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