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平常難以企及的時間來到電影院-《看見台灣》。
入場前,一群小朋友和高中生團體夾雜著觀影民眾魚貫而入,發出陣陣嬉笑、交談聲,手中飄來陣陣食物的香味。
不知道對他們而言,觀賞這部紀錄片的意義為何?但我想,他們一定能夠藉此看見不一樣的台灣。

如同吳念真在旁白裡頭說的,如果還沒有看過台灣的這些美景,表示還站得不夠高。透過影片,用鷹的視野俯瞰台灣的山川、河湖、地貌與人文,高空的視角帶來異於平常的視覺經驗。這塊我生長的土地,如此真切美好。大自然的美,永遠讓人讚嘆!讓人感動莫名。看著壯麗的山巒,聆聽壯闊的樂曲,感覺自己沐浴在美景中隨之旋轉、跳舞。

然而,在美麗的背後,台灣環境的哀愁,在高空中一樣一覽無疑。
這片土地默默地承受著人們因貪婪和慾望對她的剝削,片中有一段旁白令我印象深刻,大意是說-
我們都只是這片土地過客,只是短暫的居留,我們沒有權利放肆自己的慾望摧毀這片美好的土地。

是啊!我們其實並沒有任何土地的「所有權」,但我們卻像嗜血的蝨子一般,啃食著一山一海,
難過的是,在這片「繁榮景致」底下,這片滿目瘡痍的大地,卻是我們所有人共構而成的,
即便不是那個執行者,卻在整個過程當中間接的造成了這樣的結果。
即使知道這些破壞的存在,即使高聲疾呼愛台灣、環保,卻依然豪邁的享受著便利的生活,
我們早已習慣戴上玫瑰色的眼鏡,對於生活圈背後的一切視而不見,假裝自己是安全的,未來多麼美好!
或許我們早就意識到這些變化和傷害,卻總是不願承認與面對,那些「危險的」。
思及此,便覺得「人人有責」不只是一句標語,而是句該拿來好好反省和提醒的話。

細想一直以來,總是以經濟為由為所欲為,好像只要手中握著新台幣、銀行放著美金、股票、基金,躲在戒備森嚴的豪宅聚落,就不用吃飯了!

一畝畝良田,透過各種方式,變成一個個科學園區、工業區,我不時在想:我們真的需要那麼多科學園區嗎?
那麼多的科學園區,有多少廠區其實是空轉的?少了這些美好的土地,我們吃什麼?
吃電子晶元?用工業廢水澆灌的農作物?汙染海域養殖的生猛海鮮?化學原料調製而成的食品?
喝進口礦泉水?進口的基因改造食品、混了棉籽油和銅葉綠素的調和油、摻了瘦肉精的美國牛……
社會的普遍價值明顯關注金錢勝於糧食。於是造就了如此荒唐卻又真實的食品安全問題。
以為人定勝天的創造了一切的繁榮,卻從最根部一點一滴的摧毀自己,這不也是種最大的諷刺?

我終於明白,何以這些時日以來,許多的反核、關懷社會的群眾運動,都可以看到這些藝文界的導演,
因為他們真切的看到、體驗到、感受到我們所不願或不敢面對的殘酷現實。
透過他們的鏡頭、他們的作品,提醒我們重視和面對這些不可逆的、回不去的對土地的迫害,珍惜這些僅有的。

電影散場後,小朋友和高中生也紛紛離場,希望他們帶走的,是對環境的愛護和珍惜,和對這片土地的省思。

如果我能為這片土地做些事,那會是什麼? 

看見台灣

【後記】
 在最近國美館的《返常-2013亞洲藝術雙年展》中看到岩崎貴宏〈混沌之外〉系列作品,毛巾上的電塔、電線串接而成的山巒、…
 驚訝地想到台灣高山上的電塔的畫面… 這該說是巧合?還是藝術家刻意的表達?

http://artmagazine.com.tw/ArtCritic/article764.html

http://www.asianartbiennial.org/2013/?fluxus_portfolio=%E5%B2%A9%E5%B4%8E%E8%B2%B4%E5%AE%8F-takahiro-iwasaki

要不,繼續假裝看不見? ─《看見台灣》齊柏林專訪 

天空追夢終不悔 齊柏林「看見台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von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