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課堂間,老師同學提到的"歸零",使我聯想到去年讀到的一篇朱銘的文章。

同樣的概念。

朱銘認為:學習是一種修行,向人學習,只是一種參考、一種過程,或許可以學到別人的辦法、別人的技術、認識很多人,但卻會迷失了自己。只有將自己的本性表現在作品中,才是最強有力的風格。從小到大,我們學了太多別人的東西。這些別人的方法、風格、思想必須捨棄,才能有自己。創作的人,千萬不能把腦袋當作資料庫,要把別人的東西都清掉,如宗教家所言的「排除雜念」。我們從小累積的智慧已經很多,可以把那些沒有用的東西放掉,把智慧留下來。如果能將那些別人的東西放在不重要的位置,把重要的空間留給自己,智慧自然就會壯大起來,到那個時候,我們做什麼,都是自己。

朱銘的看法,正如李老師所歸納之道家的「減法」------崇尚自然、反璞歸真,終歸於零的境界,藉由"放"來摒棄經由"學"而定型的框架。老師也提到:當到達一定的層次,所有的方法會被昇華,變成心中無「法」。脫離了這一層束縛,就能擺脫當下的有限,向上提升自己的境界。

反觀自己,接觸設計已有一段時間,周遊於各類設計間,卻感到茫然。握緊了拳頭,好像抓到什麼,卻連空氣也沒抓到。似乎需要清空自己,沉澱出最原始的那部分。


註:詳《朱銘美學觀:藝術即修行》全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von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