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梵谷的迷思/為什麼是耳朵?

【聯合報╱方秀雲/文】

1888年聖誕節前夕,黃屋發生了一樁割耳悲劇。然而梵谷為什麼要選擇耳朵自殘呢?英國藝術權威馬丁.蓋佛德(Martin Gayford)幾年前著有一本《黃屋》,書中揭露割耳應該跟當時倫敦的兇殺案有關。自1888年八月起「開膛手傑克」用恐怖的手段殺害好幾名妓女,有的還割掉耳朵,這消息轟動全歐洲,相信梵谷應有所聽聞。

另一個解讀的線索便是宗教信仰。梵谷自己當過傳教士,不但對《聖經》倒背如流,更一五一十履行耶穌的教導。

恰巧《新約》有一段耳朵的典故:當耶穌在花園被羅馬士兵逮捕時,在一片慌亂的現場,徒弟彼得砍去猶太祭司僕人的耳朵,耶穌目睹此景,便將它接回去,傷口立即癒合。

同時,耶穌曾將紅酒與麵包比喻成他的血與身體,也說天父派他到凡間受苦,在嘗盡身體的疲憊之後,他上十字架做了最後的犧牲。

梵谷曾深愛過一名妓女,名叫西恩(Sien),他為她創作了一件令人動容的〈悲痛〉。分手之後,梵谷一直惦記著她,只要遇到妓女,就對這群落難者抱以無限的關懷。

耳朵、妓女與宗教的串聯不僅可詮釋藝術家的人生,也能打破割耳的迷思。他追隨耶穌的腳步,願意用身體的苦來救眾生,當他聽到倫敦殘殺妓女的消息,產生了悲憫之心,於是割下耳垂送給娼妓,整個過程猶如宗教儀式,表現的是「人間悲苦的救贖」!


一直以來,對於梵谷割耳的事情,總是以"心理"層面被解釋,然而,在宗教上竟有此番意義在。

經過了文化課,一學期以來對於「神話」的探索,再看到此一文章,確實覺得有某種關聯性存在。

而西方的大量神話來源之一,便是《聖經》,從此一角度看到的梵谷,或許更接近他的人生歷程與個人信仰吧!

那麼,割耳事件,似乎在某種程度上被正當化、正常化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von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