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界說
我國製傘工業體系完備,範圍依製程可分上、中、下游三大部分:
上游- 傘骨廠、傘布織送廠
中游- 傘骨表面處理廠、傘布印染廠
下游- 組合裝配廠
產業特性
產品
1.受季節因素影響大-天候之變化可決定工廠接單狀況及開工率
2.兼具日用品及流行性商品之雙重功能-傘之基本功能原為遮風蔽日,近年逐漸趨向注重時髦流行性及做為服飾搭配品等附加功能
3.產品附加價植偏低-業者多以OEM或接單方式生產,產品附加價值原就不高,又因同業削價競爭造成利潤偏低
產業結構
1.廠商規模小,難收規模經濟效益,且產銷秩序不易維持
2.相關產業發展完備,具有供應來源之優勢
生產
1.生產體系完整且分工很細
2.勞力密集度高
3.訂單式生產
市場與行銷
1.外銷比例大
2.出口市場集中
3.製成品出口成長衰退,零組件出口大幅成長
其他生產概況
目前我國傘產製的情況是愈近上游者自動化程度愈高,近下游則勞力密集度高。基本零件是自動化大量生產,加工裝配則多賴人力。
以傘的結構而言,傘布、傘骨和中棒是最主要的組成部分。
傘布
目前專營生產傘布工廠中規模較大者僅福懋、大魯閣兩家。
其中福懋堪稱世界最大之傘布織造廠,生產尼龍布(Nylon)、特多龍布(Polyester)、新開發生產的混紡紗(T/C)及棉之傘布,除供應製傘工廠生產之用外,也有部分直接外銷。
傘骨
國產傘骨品質精良,素為中外製傘業者所愛,採用者眾。
原本僅福太之關係企業福泉專門生產,後福懋擴張產品領域,投入傘骨產銷行列,目前產量緊追福泉之後,對傘骨之價格、品質皆有制衡作用。另有杜金元一家屬小規模生產。
傘業產銷動向
國內製傘業者受到國內勞工短缺、生產成本日益高升等因素影響,紛紛移師海外,尋求加工條件較為有利、成本較低之投資環境。據悉已有約60%製傘工廠已赴海外求發展,其中以赴大陸投資設廠者最多,東南亞居次。
業者前往海外設廠,主要著眼點在於:當地人力充足、產銷成本較低、市場取得方便三個層面。
參考資料:《製傘工業策略規劃與未來展望》,經濟部工業局、台灣嵐德科技顧問公司 編印
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3/C0334500311/news.htm